2022年07月02日 星期六

海洋牧场:蓝色国土上的绿色希望

来源:地调局海口中心 作者:李思政 发布时间:2025-06-18

在广袤的蓝色大海中,一场静默却震撼的“绿色革命”正在悄然进行。在这里,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智能监测等技术,人类将传统海洋捕捞升级为“牧场化”管理,让鱼虾贝藻等生物在生态友好的环境中自然繁衍。这种被称为“海洋牧场”的新型渔业模式,正逐步成为解决生态退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绿色希望。

从理念萌芽到实践典范:海洋牧场发展之路

海洋牧场的概念起源于人们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索,该词最早由日本提出,意为通过人为干预,建立海洋资源与环境平衡发展的海洋空间系统。

我国对海洋牧场的研究起步较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朱树屏研究员提出的“水即是鱼类的牧场”概念。在1965年,曾呈奎院士提出了“海洋牧场化”的概念,意为通过海水养殖实现“农化”,通过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实现“牧化”。

国内外海洋牧场发展过程(据陈坤等,2020,绘)

经多年发展,目前公认海洋牧场是指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不同于传统捕捞,现代海洋牧场通过科学布局人工鱼礁、智能投喂系统、环境监测网络,构建起可持续的海洋渔业生态系统。

海洋牧场三重战略价值

破解传统渔业困局、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当前全球渔业资源濒临枯竭,全球三分之一的鱼类遭到过度捕捞。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本世纪中叶海洋渔业将全面崩溃。虽然我国大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国内自给率一直维持在95%左右,但优质蛋白供应安全面临巨大挑战。而海洋牧场建设是解决渔业资源危机、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海洋牧场,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水产品,从而改善国民营养结构和膳食结构,为粮食安全提供蓝色增量。

应对气候变化、修复海洋生态系统的蓝色方案: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而海洋牧场的生态功能则以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为主。在恢复海洋生物天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濒危物种进行保护,使海洋生物自然繁衍生长,进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人类活动每年排放55亿t碳,其中海洋吸收了20%~35%,约为20亿t。通过修建人工鱼礁群、贻贝养殖场等海洋牧场,可以增强碳汇能力,保障海洋生态系统健康。

发展蓝色经济新机遇,海洋时代下的战略选择:海洋牧场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海洋牧场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技术载体,同时其建设亦可以带动冷链物流、文化创意等关联产业,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此外,海洋牧场建设既能展示我国海洋开发能力,又能维护我国海洋权益。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发展,海洋牧场技术将成为我国在国际场合的新名片。

浙江舟山嵊泗海洋牧场(作者自摄)

海洋牧场成长的烦恼:发展之路,荆棘丛生

技术攻关的“硬骨头”:建设海洋牧场不仅需要对牧场规划布局、功能定位等进行深入调查和科学规划,也需要对海洋的特殊性质进行考虑。海洋的水流、风浪和海水的盐度等化学性质,均会影响海洋牧场的规模和效益。除此之外,对于海洋牧场的监督和管理仍是较大的技术问题,仍面临着配套技术不成熟、海洋生物生长习性观测欠缺、海洋牧场系统人才缺乏等现实困境。

经济投入的“资金池”:海洋牧场的建设,需要对现有的海水养殖区域进行系统的改造,而这成本无疑十分高昂。当前我国海洋牧场发展并不平衡,财政资金投入有限,难以形成规模。除了前期资金投入巨大之外,海洋牧场的建设还面临着回报周期长的现实困境。

制度管理的“迷宫阵”:海洋牧场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到政府、企业、渔民等各类主题,涉及到海域使用、生态安全、农业发展等方面内容,需要多部门协调。由于相关规章制度尚未完善,一些海洋牧场建设、经营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部分地区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面子工程,未能充分发挥海洋牧场的潜力和优势。

突围之道:创新与协同的破局路径

科技赋能产业跃迁:着力推动适宜区域特性的海洋生物品种的培育,解决苗种“卡脖子”问题,为海洋牧场养殖提供优质的品种来源支撑;积极研发抗风浪、腐蚀等材料,为生物生长提供稳定环境;同时探索“海洋牧场+”的道路,将海洋牧场与深水网箱、海上风电、休闲渔业等产业互补,充分利用海洋牧场建设的产业链,带动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创新释放活力:国家级海洋牧场可以通过政府资金资助、宣传推广等措施实现海洋牧场的建设与发展。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渔民进行协调,采用资金借助等形式从经济层面保障海洋牧场的建设。由于海洋牧场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可与碳交易等措施结合起来,进而打通海洋牧场的生态价值转换通道,利用碳交易市场为海洋牧场的实施建设开辟道路。

全民共筑生态屏障:加大对海洋牧场进行宣传,引导公众有序参与海洋牧场相关活动,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参与感。加强海洋牧场建设链中公众—社区—企业—政府之间的紧密感,协调多方利益,使公众和社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水产品和海洋环境,企业和政府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正构建起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结语:守护蓝色家园,共绘“牧海蓝图”

当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的科考船劈开深蓝的波浪,获取的每一份海洋环境信息都将为“蓝色粮仓”筑牢基础。站在向海图强、逐梦深蓝的历史节点,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将立足祖国的南海之滨,把“地调蓝”将深度融入海洋牧场的“生态绿”,努力维护好海洋牧场这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谱写“藏粮于海、赋海于民”的人海和谐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