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简称“海口中心”)海岸带地质调查团队承担的“惠州-汕尾海岸带自然资源综合调查”项目(简称“惠州-汕尾”项目)在揭示海岸带岸线与湿地变迁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当地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海岸带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海陆界面和过渡带,其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惠州-汕尾地区是广东省重要的海岸带区域,其独特的海湾、潟湖及湿地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开发潜力。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该区域的海岸带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开展综合调查,揭示岸线与湿地变迁规律,对于指导该地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揭示岸线变迁规律:项目团队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对惠州-汕尾海岸带1986-2021年间的自然岸线与人工岸线变迁进行了全面梳理。结果显示,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日益显著,部分区域自然岸线大幅减少,而人工岸线则显著增加。这一发现为评估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环境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岸线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深入解析湿地变迁机制:通过实地调查、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等手段,项目团队揭示了湿地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演变机制。研究发现,湿地退化、面积缩减等问题日益严峻,亟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恢复。
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提供数据支撑:项目团队依据研究成果,提出惠州-汕尾海岸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建议,通过合理规划岸线、保护恢复湿地、推进生态修复等措施,可提升海岸带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服务功能,为海洋经济体系打下基础。
“惠州-汕尾”项目深入实施后,会有更多海岸带相关研究成果涌现,这些成果可为当地决策提供支持且为相关领域研究作参考。下一步,海口中心海岸带地质调查团队将深化研究,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海岸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