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2日 星期六

海口中心在三亚市近岸海域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方面取得新进展

来源:地调局海口中心 作者:王红兵 发布时间:2024-10-25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海口中心”)海岸带综合调查团队在三亚市近岸海域多环芳烃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Characteristics, sources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contamination in surface sediments surrounding tourist island”为题发表于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中科院分区2区,IF=6.1)。该研究通过检测三亚市旅游岛屿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揭示该地区多环芳烃的来源和潜在的生态风险,有助于对可能的污染源进行防治,更好保护旅游岛屿周边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促进三亚市的可持续发展。

多环芳烃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主要由石油、煤炭、木材、气体燃料、纸张等含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以及在还原气氛中热分解而产生,通过石油泄漏、大气沉降、表面径流以及废水排放等方式,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多环芳烃因其环境持久性、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等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多环芳烃的大量富集会对生物体产生严重危害,故研究近海沉积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环境行为显得非常重要。三亚市位于海南省南部,是具有热带海滨特色的知名国际旅游城市,近年来,每年有超2000万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针对这种旅游人数庞大的旅游型滨海城市,目前仍缺乏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基础数据。在海岛或滨海旅游地区通常被认为没有重工业,污染物含量被严重低估,且远高于我们假设的风险,因此,对旅游岛屿周边近岸海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研究很有必要。

研究结果显示,多环芳烃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广泛存在,浓度范围为31.16-163.3ng/g,其中3-4环多环芳烃的所占比重最大,占总贡献率的77.42%,Fl、Phe、Pyr在三亚湾的平均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海棠湾。煤炭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单体更多的吸附在泥质和粉砂质沉积物中,不吸附于砂质沉积物。来源解析表明,多环芳烃的输入主要为重工业生产过程高温燃烧产生,其次为交通运输和石油源。根据多环芳烃沉积物质量标准,Ace和Phe两个单体风险值较高。三亚湾近岸海域均有较高的不良影响风险,海棠湾仅北部生物影响风险值高,这两个区域需加强监测,控制潜在的污染来源。

该研究由海口中心王红兵、龙军桥等合作完成,得到中国地质调查项目(“海澄文”海岸带自然资源综合调查项目:DD20230414;海南海棠湾-崖州湾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项目:ZD20220609)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