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海口中心”)生态修复综合调查团队在爱斯维尔期刊《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上发表以“Distribution, sources, impact factors and ecological risks of sediment heavy metals from typical estuarine wetlands in tropical islands”为题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揭示了海南岛四个河口湿地重金属残留现状,探究了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为海南岛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策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热带海岛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能量交换的核心区。红树林和海草是两种典型的热带海岛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热带海岛海岸带动植物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海洋生物的基因库。花厂湾、四必湾、新村港以及新营港是海南4个典型河口湿地,分别位于海南岛北部、西部、东南部和西北部,是岛内重要的渔业港口并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在生态、经济和渔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更为当地生态提供了重要支持。河口在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大规模人类活动带来的巨大生态压力。因此开展重金属污染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活动对红树林和海草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红树林和海草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除了砷元素指标达到中度污染以外,其他重金属元素指标均在背景值范围内。沉积物环境中重金属Pb、Cu和As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而Cr主要来源于自然界。此外,海南岛滨海湿地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主要受TOC和盐度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增强公众对河口港湾生态环境的重视,还能为海南岛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该研究由海口中心生态修复综合调查团队傅开哲、李习文等人合作完成,得到中国地质调查项目(海南岛昌化江流域生态修复支撑调查:DD20220956)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