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转制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紧盯“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结合部、局要求及自身新职能使命,按照“聚焦海洋、立足海洋、主攻海洋、陆海兼顾”的发展思路,奋力推进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新任务。
探需求、找方向、谋发展,趟出任务转型“新路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为承担海洋地质调查为主的公益性单位,海口中心坚决以海洋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聚焦海洋找出路。转型怎么转,发展怎么谋?这是摆在海口中心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2020年,海口中心围绕中国地质调查局重大计划、工程,积极调研,对接需求,依托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新开“琼海-万宁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潮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两个项目,在解决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等国家重大关切的实践中探寻出路。
聚焦任务定目标。据调查,琼海、万宁一带具备丰富的自然岸线资源、优质沙滩和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海湾等多样式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博鳌亚洲论坛、潭门千年渔港等重要经济规划区所在地,也是海南岛东部中心城市和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该地区处于南海北部,常年遭受台风等自然灾害侵扰,在未来还将长期遭受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等因素的困扰。潮汕地区具有丰富的海岛资源、河口生态系统及浅海砂矿资源,是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区域。因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经济发展受生态环境影响明显,养殖业、旅游业、自然资源开发及国土空间规划受制约日趋显著。开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查明海岸带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地质条件,是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具体举措,能够多为海南生态文明试验区及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聚焦职能寻突破。琼海-万宁海岸带及潮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是海口中心自改革转型以来首次承担海岸带此类项目,是单位体制从军队向事业单位转变,职能定位从陆域向海域转变,业务方向从矿产专项调查向海洋综合调查转变迈出的关键一步。在海口中心党委的科学统筹和坚强领导下,海岸带地质调查室及两个海岸带项目组全力推进项目开展,确保项目目标任务完成及项目成果亮点突出。
练内功、强动能、引外力,深挖潜力开拓“新思路”
面对新的领域,海口中心多措并举克服技术基础薄弱、人才队伍不强、任务装备不足等诸多困难。
抓实党建引领业务。项目组成立临时党支部,以党支部为依托,党团活动为抓手,积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及地质转型新理念运用到业务中去,以指导业务发展方向。紧扣国家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支撑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及地方发展需求,积极与地方政府对接,将项目成果及时移交当地政府部门,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潮汕海岸带项目海砂资源调查、水生态环境评价;琼海-万宁海岸带项目岸线侵蚀淤积调查、海洋牧场建设评价均获得应用和好评。
严格管理促进实效。紧紧抓住管理这个环节,以任务为牵引,积极探索适合项目组实际的管理模式。一是注重文化育人,加强“三光荣”、李四光地质精神传承,提升地质工作者责任心和荣誉感。二是落实制度管理,结合野外实际制定并严格落实人员、装备、车辆等管理规定。为加强人员管理,租赁民房统一居住,坚持早起集合、夜间查铺等优良传统,确保队伍管理正规有序。三是抓好安全生产,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细化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编制了防汛、防台风等系列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安全教育、隐患排查安全形势分析,提高安全意识,确保了野外施工顺利,保证全年无事故。四是加强纪检对预算支出监管力度,严格纪检委员、项目负责、临时党支部对预算支出的把关程序,确保了预算执行合法合规。
建强队伍提升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海口中心直面问题,坚持 “引进一批、培养一批、深造一批、帮带一批”人才培养计划,推进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海洋大学、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单位合作交流,组织专家到项目组一线指导交流10余次,项目组能力明显提升。另外项目组通过技术骨干与技术力量“1对1”结对帮建、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论文编写、学历提升等举措提升项目组人员整体业务能力。
科普宣传扩大影响。调查是手段,治理是根本。号召社会全员参与保护和治理,凝聚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磅礴力量。知而行之,两个海岸带项目依托“世界地球日”和“世界海洋日”开展科普进校园及科普进社区活动,通过编制科普展板及宣传手册,开展科普讲座,面向社会公众宣传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理论知识,呼吁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共同保护地球家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重保障、抓统筹、炼成果,打赢改革转型“第一仗”
按照保任务、保质量、保安全、保成果、保预算执行、保人才培养、保技术创新、保考核目标的“八保”总体要求,全力抓实项目实效性。
全面支撑力保任务。海口中心党委始终保持强有力的服务保障,无论是装备配备还是人员车辆的调配,都是高标准满足项目需求,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海口中心主任和党委书记多次亲赴一线检查指导工作。业务科室统筹调配,当好项目组野外和机关的联络员。多措并举保安全、注重细节保质量、全力指导保成效,有力支撑了项目有序推进。
分段实施全力推进。两个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2020年开始启动,周期三年,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开展海岸带生态地质问题调查及评价、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工作。两个项目经过2020年度翔实的野外实地调查和大量室内综合分析研究工作,基本查明了琼海、韩江入海口海岸带地质环境条件、侵蚀淤积等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2021年项目将加强岸线侵蚀淤积机制机理研究和潟湖、海湾生态地质调查和地质演化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海岸侵蚀修复方案和内海生态环境治理对策。到2022年,全面系统查明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过程,提出科学的生态保护修复方案。
注重总结提炼成果。两个海岸带项目2020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一是潮汕海岸带项目支撑服务潮汕重大工程建设的资源短缺问题,通过调查在海门湾、广澳湾海域圈定了砂矿资源潜力远景区 8 处;二是琼海-万宁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项目查明琼海岸线侵蚀淤积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调查发现琼海岸线整体呈侵蚀态势,共有侵蚀岸段9处,淤积岸段4处,对侵蚀淤积机理进行了研究,对淤积进行监测并构建了琼海市港湾冲淤变化数值模型,预测了未来港湾地形演化趋势,阐明了季风影响下的海洋动力过程对工区港湾冲淤的控制作用,揭示了近岸浪控、离岸潮控的港湾冲淤演变机制,提出了工区港湾冲淤的防治建议,对湾区港口工程建设与经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三是基本查明了琼海海域、潮汕近海海域地形、水质、表层沉积物、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等地质环境条件,划分了琼海海域、韩江三角洲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层序,为沉积环境与生态系统演变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四是支撑服务海岸带防灾减灾工作,初步查明汕头市南澳岛及澄海区海岸带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断层等地质灾害。五是发表中文核心以上论文5篇,地质调查成果快讯2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海洋地质事业指明了方向,新的历史赋予了海口中心新的使命,海口中心将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聚焦海洋,走向深蓝,全力以赴打赢改革转型这场“攻坚战”,加快融入地调系统,为海洋地质调查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