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海口中心”)地表基质调查项目在海洋科学前沿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上发表以“Land use change projec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exploration in Hainan Island based on the PLUS model”为题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明确海南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驱动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而为海南岛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土地是地球表层孕育和支撑森林、草原、水、湿地等各类资源的基础物质,是人类最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物质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土地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海南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伴随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推进,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土地的破碎化程度加剧,亟需研究海南岛土地未来时空演化规律及其主要驱动因素。
基于此,该研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自然社会因子数据,基于PLUS模型分析了2000-204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动态,探讨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预测了海南岛2040年的土地利用未来格局。
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至202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类型以森林和耕地为主,尽管它们的面积有所下降,草地面积持续减少,而湿地、水体和人造地表有所增加。其中,耕地、森林和草地的变化主要受温度驱动,湿地由降水影响,水体与GDP相关,人造地表扩张由人口增长推动,裸地则受DEM影响。同时,PLUS模型预测到2040年,海南岛土地利用仍将以耕地和森林为主,人造地表和湿地面积将增加,草地继续减少。鉴于土地利用变化与政策的密切关系,建议未来加强耕地和森林保护,恢复草地与湿地,优化建设用地管理,推动蓝色经济发展,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该研究由海口中心地表基质调查项目刘嘉慧、张小海等人合作完成,得到中国地质调查项目(海南典型海岸带地表基质调查试点项目:DD20242618)和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424MS116)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