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2日 星期六

海口中心在多指数海岸侵蚀强度评估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来源:地调局海口中心 作者:符国伟 发布时间:2024-11-29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海口中心”)海岸带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团队在多环境指标下海岸侵蚀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成果在海洋科学前沿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上以“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oastal Erosion Intensity Based on Multi index Method”为题进行发表。

在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以及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海岸带正面临日益严重的侵蚀问题。为有效衡量海岸受到冲刷和侵蚀的程度,学术界通常采用海岸侵蚀强度作为重要指标。传统的海岸侵蚀强度评估通常只依赖于单一指标,如岸线后退率、岸滩下蚀率和岸滩粒径粗化率等,并且往往采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忽视了对岸滩形态、岸线变化等海岸环境的综合考虑,导致评估结果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基于此,海口中心海岸带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团队将海岸综合环境纳入评估体系,深入研究多环境指标下海岸侵蚀强度特征,并分析影响海岸侵蚀强弱的主次要因素。

研究以海南岛东部琼海-万宁海岸为例,因地制宜选取岸线年际变化率、岸滩年际下蚀率、岸滩坡度和岸滩平均粒径四个影响海岸侵蚀强弱的海岸环境因子,采用客观独立性权重法,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综合评估了海南岛东部琼海-万宁海岸侵蚀强度指数。评估结果将研究区分为严重侵蚀(3.45%)、强侵蚀(6.90%)、侵蚀(20.69%)、微侵蚀(44.38%)、稳定(20.69%)和淤积(3.45%)六个等级。

研究发现,受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整体大环境趋势影响,大部分砂质海岸处于微侵蚀强度状态;强侵蚀和严重侵蚀受人为活动影响多发生在岬湾、人工岛、港口等位置。通过S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各因子与侵蚀强度指数的关联性,发现岸线变化率和岸滩年际下蚀量是影响海岸侵蚀强度的主控因素,岸滩平均粒径为次要因素,这些因素相互综合作用,影响波浪和潮汐作用对海岸的冲击力和能量吸收,共同决定了海岸侵蚀的强度。

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结果进行验证,此次多指数海岸侵蚀强度评估方法正确率达到了82.75%。该项研究深入考虑各海岸环境要素,突破了传统单一指标评估的局限,为海岸侵蚀系统科学研究拓展了新的探索方向。同时,该评估方法及其结果也为海岸科学管理及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研究由海口中心海岸带地质灾害团队符国伟、宋艳伟等合作完成,得到中国地质调查项目(“海澄文”海岸带自然资源综合调查:DD20230414)和指挥中心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典型地貌类型海岸侵蚀特征及演化机制研究:KC20220009)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