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2日 星期六

汇“绿”成荫,自然资源润泽万代
——《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学习心得

来源:地调局海口中心 作者:户旺 发布时间:2024-12-04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已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这部重要著作系统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深刻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可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资治通鉴》一书有过记载:“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古人站在了高纬度表明了资源是有限的,提醒人们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取用要有所节制,在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节制利用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先秦时期都江堰的修建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巧妙利用自然资源,不仅有效控制了洪水灾害,还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方式,古代农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形成高效的生态农业系统,实现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塞罕坝林场的奇迹,使之不仅成为一道绿色屏障,有效阻滞了风沙,而且形成了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内野生动物增多,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体现了人类积极改造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生态系统重新焕发生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作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采用湿地植被恢复、水系沟通等措施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盎然,如今已经成为鸟类的天堂,有众多珍稀鸟类栖息,还为周边城市提供了生态调节、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展示了人类在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果。

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是继续肆意掠夺自然资源,以满足当下的短暂利益与无尽贪欲,还是幡然醒悟,以敬畏之心珍视自然、保护资源,谋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答案不言而喻。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午餐,而是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合理利用的生命宝藏。每一代人都肩负着对自然资源的管理与传承责任,我们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将一个千疮百孔、资源枯竭的地球留给子孙后代。

今日之中国,绿色发展越来越成为保护自然资源的鲜明底色。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与子孙后代共享的生命根基。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精妙绝伦、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让自然资源的恩泽源远流长,润泽万代子孙。愿我们的后代依然能够仰望蓝天白云,呼吸清新空气,畅饮甘甜泉水,漫步葱郁森林,欣赏鸟语花香,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让我们携手共进,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上的自然资源,共同书写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