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案例一:南康区林业分局林业技术推广站原站长魏日旺以招商引资名义变相公款旅游问题。2020年9月,魏日旺等一行4人以招商引资名义前往成都、拉萨、西宁等地旅游。事后,魏日旺等人将此次旅游所产生的相关费用共计5.2万元在南康区林业分局及其下属单位进行报销。魏日旺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2年9月,魏日旺被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案例二:株洲市城发集团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富强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旅游活动安排,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党的十八大后,周富强与家人多次违规接受私营企业主安排的旅游活动,相关费用由对方支付;多次违规收受私营企业主、管理和服务对象所送红包礼金和高档手表等礼品。周富强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24年7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警示剖析
上述案例是公款旅游以及违规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等旅游活动安排的典型表现,违反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零一条、第一百一十五条。近年来,在中央八项规定的铁规矩、硬杠杠之下,明目张胆的公款旅游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单位和党员干部手段翻新,搞起了隐形变异的“顺带游”“夹私游”“借壳游”甚至是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旅游,败坏党风政风、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从查处的典型案例来看,学习培训、考察调研、党建活动、工会活动等,都有可能成为公款旅游的“包装”“马甲”,需要格外警惕。有的穿上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教育等党建活动“红马甲”,组织党员干部观光游览,企图掩盖公款旅游的实质;有的借公务差旅之机“搭车旅游”,把游山玩水当主业,而公务活动却“蜻蜓点水”,只象征性地安排半天;有的利用赴口岸城市便利条件开展“出境游”,或是提前前往,或是滞留晚归,或是直接占用公务时间,甚至带着亲友共同前往;有的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皮夹游”,在公务差旅期间,让有业务往来的企业老板全程陪同,安排旅游活动并支付相关费用。以上种种,本质是以公务之名,行旅游之实,严重损害公务的严肃性和廉洁性。
结合案例深入剖析,发现其问题根源在于:一是特权思想与侥幸心理。部分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薄,视公权为特权,将公款旅游视为“职务福利”,个别人心存侥幸,认为手段隐蔽不会被发现;二是放弃原则、甘受“围猎”。以正常的“人情往来”为托辞,逐渐接受管理服务对象通过旅游安排进行“长期投资”,最后丧失原则、由风及腐;三是制度执行与监管不力。部分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不健全,对培训、考察等活动的实质审查不足,费用审批与报销审核流于形式,为“借壳游”留下空间。出国(境)证照管理也存在漏洞,部分地区出现“证照管理难、行程掌握难、信息查核难”等问题;四是作风松弛。部分党组织作风建设松懈,对党员干部疏于管理监督,存在失管失控风险隐患。
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违规旅游表面上是享乐主义、特权思想,而背后往往隐藏着权钱交易。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抓好党的作风建设,大力纠治公款旅游、接受管理服务对象旅游安排等现象,深化风腐同查同治,在信访举报、监督检查等工作中,精准发现问题线索,深挖细查背后的利益交换等腐败问题,从严从快进行查处,强化通报曝光。同时不断加强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不越“雷池”一步,牢固树立廉洁用公、廉洁用权理念,防止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营造公权为公的政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