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2日 星期六

警示镜鉴·第四期
——莫为“人情往来”破法,乱收“隐形贿赂”必究

来源:地调局海口中心 作者:洪楠 发布时间:2025-05-13

基本案情

陕西省市政府参事室原参事田党生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2001年至2018年,田党生任原户县县委书记、原市文物园林局局长、原市国土局局长等职务期间,借春节、中秋等节日,家人过生日、结婚之机,多次收受管理和服务对象礼金、购物卡及手机、高档皮衣、烟酒、土特产、纪念品等,价值共计714.336万元。田党生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2019年6月,田党生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违纪所得被收缴;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警示剖析

这起案例是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的典型表现,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也违反了党的廉洁纪律,其实质是打着“人情往来”的名义向党员干部送礼。从党规党纪上看,既违反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七条、第九十八条,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四条。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党员干部,人情味要有,党性原则更要强。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往往披着传统礼数中“礼尚往来”的外衣,实质却成了滋生腐败的起点。在党中央三令五申之下,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仍然禁而不绝,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表现:一是收受实物形式的礼品礼金,如土特产品、电子产品、现金等;二是收受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产凭证;三是通过电子红包、线上转账、电子礼品卡、购物卡、代金券、提货卡等衍生工具收送礼品礼金;四是收受名贵特产,如高档烟酒、珍稀药材、天价茶叶、名贵木材、珠宝玉石、名瓷名画等;五是其他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

从近期各类典型案例通报来看,收受礼品礼金既有明显“节点”特征,年节假日和婚丧嫁娶是收送礼问题高发期,同时也出现了变异性、隐蔽性较强的新问题。不管外在表现千变万化,实则仍是“新瓶旧酒”,礼品礼金背后是对利益交换的期待,实质都是通过感情投资来谋求好处。送礼者“醉翁之意不在酒”,收礼者乐在其中,彼此心照不宣。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思想偏差,权情不分,纪法意识淡漠,有的认为逢年过节互赠礼品是传统礼仪,收送礼是“重感情”,不收不送反会影响人际关系;有的曲解正常人情往来,打着收送礼的幌子进行利益交换;有的沉溺于“礼尚往来”带来的虚假安全感,“掩耳盗铃”搞权钱交易。不少查处的腐败案件表明,很多党员干部往往都是从战战兢兢收受烟酒茶、小红包等开始,到肆无忌惮收受贵重礼品、巨额礼金,最后滑入腐败堕落的深渊。究其思想根源,一是官本位等封建残余思想作祟,二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未除,三是纪法意识淡薄。

那如何区分以“人情往来”为幌子的违规收送礼与正常交往行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作以判断:一是要注意收送礼双方的身份特点,双方是否存在以公权力为基础的交易关系,即是否是党员干部和管理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注意是否存在权钱交易的情节,即送礼人是否存在请托事项,收礼人是否为送礼人谋利等情况;三是要注意是否有对等的‘往来’,在正常的人情往来中,党员干部‘往’的应是主动提供的、符合习俗的、价值大体相当的礼金礼品,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对方提供便利、谋取利益。

海口中心纪委将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把风腐同查同治要求贯穿到监督检查、线索处置、巡察审计等各方面全过程,保持正风肃纪反腐高压态势,以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深挖细查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背后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持之以恒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在实处。